白岩松:如果政协委员被问到过去5年做了什么,答复说什么都没做、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,这是委员不称职的表现。作为政协委员,首先要通过提案推动一些事情的改变。过去5年,我两次提出为医生设立节日,去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“中国医师节”;我两次提出关于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改进倡议,现在不仅是政府新闻发言人领域,在政务公开制度建设方面也发生了很大改变,包含今年两会首次设立的“部长通道”“委员通道”等。
白岩松:对,岂非经济发达地域就领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歧视的权力吗?莫非经济呈现衰败就要成为被歧视的理由吗?实在略微熟习历史的人都晓得,没有各地区的宏大奉献就不新中国建设的起步。
1 谈大学建设
点击进入专题
白岩松说,世上本没有改变,但期待的人多了,改变就会开端涌现。代表与委员就该放大这种公家的期待,让好的改变发生。
我能感触到地域歧视正愈演愈烈,甚至有些不负义务的媒体,澳门六合最快开奖结果,原来一件事是某人损害了某人,结果在报道时直接把个人表述成某个地方。缭绕一场球赛、一个突发事件、一条八卦新闻、一起刑事案件,都能在互联网上发明大批对于地域歧视的内容。比如一场球赛停止,明明是一支球队赢了或者输了,结果网上的留言变成了对球队所在地的攻打。如果放肆地域歧视问题愈演愈烈,会使它未来成为社会不稳固和撕裂的伟大因素。
2 谈地域歧视
但我想说的是,不单是因为我的提案起到了改变的作用,而是提案纳入到了“声音”之中,成为推进改变的一部门。要问我上一届的履职感触,我觉得功成不用在我,但功成应该有我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要有一种精力,就是要凝听大家等待的声音,而后把它放大、变成事实。
当然我的提案算胜利率比拟高的,产生了良多变更,然而也有没“变现”的。
媒体之前也有报道,过去20多年间,全国各地高校从甘肃高校科研机构中“挖”走4000多人,那让甘肃的学校怎么办?所以我在提案中提到,经费方面要对非名校提高标准,另外摸索扩大非名校办学的自主权,让它自主办学的空间更大;加大非名校订名师在工资待遇方面的吸引力度,而且要有很大的提高。教育主管部门在谈“双一流”时,也多谈谈非名校的教育,甚至应更多关注非名校的教育,让社会的眼光不止聚焦于名校。
责任编纂:霍宇昂
白岩松:许多代表跟委员的议案、提案之所以能产生作用,一局部是由于通过媒体公然会集了更多声音,施加推能源,终极促成事件的转变。我认为政协委员要学会通过与媒体、大众的交换来扩展声音,产生更大的效益。这种声音不必定每次都对、每次都能即时发生改变,但假以时日,可能有设想之外的后果。
如果放纵轻视,可能在这个领域里你歧视别人,在另一个范畴你反而会被别人歧视。比方说你有地区歧视思维,可能在另一个领域里你会遭遇性别歧视;假如我对别人有性别歧视,而在另一个领域里可能就会遭受年纪的歧视。
白岩松:今年有一个提案早就在思考,现在还不够成熟,就是反对地域歧视、克制地域歧视。
白岩松:对很多事情,大家都应该有一种“长跑”的视线,变化是一步一步来的。过去两会上记者们围追切断,我作为记者参加两会直播,记得一个细节,一位部长回首说:“还追呀,我去卫生间。”但当初有了“部长通道”,部长在那儿排队等着,有的部长超时了还想继承说,成果被“撵”走了。这个变化很大,记者从过去的“游击队”,到有了采访的“依据地”。
新京报:你怎么看政协委员的身份和职责?
进步非名校经费尺度吸引名师
白岩松:要缩小名校和非名校之间的差距。不是不让名校发展了,而是在关注“双一流”的同时,加大对非名校的支撑力度,两手抓、两手都要“硬”,而对后者要更“硬”一点,这样才干缩小差距。
新京报:你从2013年开始担负全国政协委员,怎么评估自己这5年来的履职表现?
新京报:你提到今年两会新设的“代表通道”“委员通道”,怎么对待这种情势?觉得他们表示得怎么样?
3 谈委员履职
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
白岩松:我在去一些不著名的一般高校和学生背靠背交流时,会感想到他们强烈的不自负。言谈举止中吐露出“白老师,感激你来咱们这个小学校”的意思。有这种心理,就象征着每年有多少百万的孩子在自我猜忌和迷茫中上学,甚至就这样“混”从前了。但在一些偏僻的、经济欠发达的处所,兴许他们是当地的中心人才,而他们的心态和在资源失衡状况下所受的教导,将来可能会让经济欠发达地区同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变得更大。
昨日,北京会议核心,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。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新京报:比如在网络上某些地方的人被标签化的现象?
委员应通过媒体和公众放大声音
从这个变化中,还能够看到政务信息公开方法的改变,有了这些通道,两会的信息宣布也更加轨制化常态化。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倒逼代表和委员斟酌怎么和公众更好地沟通,要晋升才能、说得更好,在更短时光内传递更多有含金量的内容,用大众更脍炙人口的语言表述。
新京报:你今年的提案关注了高校领域?
经济发达地区无权歧视欠发达地区
新京报:还有些目前败落地的提案怎么办?
白岩松:是的,我今年的提案就是提议大学建设不能光提“双一流”,还要关注非名校。我们的大学建设从“985”到“211”再到“双一流”,越来越器重名校,经费、资源越来越向这些学校倾斜。首批“双一流”高校共137所,但全国高校有2000多所,“双一流”所占的比例不大,人数同样如斯。通过对一些学校的对照发现,北至公告栏上每周张贴的讲座和运动数目,可能是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几年的量。排名靠前的几所“双一流”高校,每年的经费无比高,同时他们还有十分强盛的“化缘”和“吸金”能力,这会让“富的更富、穷的更穷”。
新京报:关于地域歧视还有一种现象,可能我们在无意中提到某个地方发生一件不好的事情,有些人就觉得是成心搞“地域黑”,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原题目: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心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接收新京报专访 放荡地域歧视将使社会撕裂
新京报:你今年还特殊关注地域歧视问题,有什么详细主意?
回想过去五年作为政协委员的履职阅历,白岩松对本人一些提案推动了相干领域的改变觉得愉快,好比设破医师节、推动全民浏览、改良政府消息发布制度等。
新京报:在你看来,这种资源的倾斜会产生什么问题?
白岩松:这就阐明地域歧视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,人们开始自我维护了,我不以为这是一种好的景象,而是一种恶性轮回的构成。
昨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,他呐喊大学建设不要将留神力全体放在“双一流”高校上,也要关注非名校的教育。同时,他正在完美关于反对和抵制地域歧视方面的建议,“如果放纵地域歧视问题愈演愈烈,会使它将来成为社会不稳定和撕裂的巨大因素”。
新京报:面对这种情形,你感到有关部分应当怎么做呢?
白岩松:持续吧!